参加各种应酬和聚会,若是胡吃海塞大鱼大肉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再加上烟不离手、酒不离口、不规律休息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疾病信号要特别警惕
焦虑
焦虑感人人都有,但如果感到“厄运即将到来”的濒死感时,预示着心脏正受“挤压”。
胸部不适
常表现为一种压迫感,而不是剧烈胸痛或烧灼感。
气短
仅仅从事轻微劳动就感到心悸、疲乏,或走路稍快就气急。
疲劳
尤其是女性,对持续数天或数周的疲劳要重视。有些人还会出现异常乏力,看似健壮的人,突然感觉举步维艰,甚至连拿一杯茶力气都没有。
恶心或食欲不振
心脏衰竭所致的腹部各脏器淤血肿胀时,会让人感觉胃部不适或恶心欲呕,食欲也明显下降。
快速或不规则的脉搏跳动
这不同于偶尔心跳过快,若伴有明显乏力、头晕、呼吸急促等,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
突然出一身冷汗
即使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仍不停出汗,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信号。
肿胀
心衰患者极易出现肿胀不适,通常发生在脚踝、胫前、大腿或腹部,有些人会出现突然的体重增加等。
心悸
常常发生在饱餐、寒冷、吸烟,或是看情节紧张的电影、电视时。
经常梦中惊醒
熟睡或做噩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才好转。
日常做好保健预防
预防心脏病要做到:精神上,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保持荤素有节;起居有律,适量运动,还要戒烟戒酒等等。
控制情绪至关重要。有人对正在发脾气者的心脏进行过测试,发现这时心跳急剧加快,血压骤升,耗氧量倍增。由此可见,人在情绪极度兴奋时,对心脏的危害非常之大。不仅如此,任何恶劣的情绪,如极度紧张、焦虑、悲痛或忧愁等,均会危及心脏的健康。所以,对于心脏病人,要学会减轻压力与宽松精神,正确对待各种精神或环境的应激事件。保持平和心境,节制情绪变化,喜怒有度,切忌大喜、大悲、大怒。
健康饮食保护心脏
(1)控制钠盐摄入。咸菜、榨菜、酱豆腐等过咸的食品以少吃、不吃为佳。
(2)控制热能供应量,应多食用含热量低的食物。
(3)忌食刺激性食物。饮食中尽量少用生姜、辣椒、胡椒面等辛辣调味品,严禁吸烟、饮酒,去掉喝浓茶、浓咖啡等不良嗜好。
(4)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海带、紫菜、木耳等。
起居有律
季节变化无常,人体生物钟节奏易遭破坏,使生理功能失调。生物钟的准确性,受到生活规律的影响,所以要按规律生活,起居有常,早睡早起,定时就餐,按时排便,活动有序,生活有节,以保证生物钟节奏正常运行,使生理活动处在最佳状态。通宵不睡,劳作无度,血管壁会一直处在收缩的状态下,渐渐就会僵化,失去弹性,容易动脉硬化。
保持适量运动
人体在运动时,全身各个器官都得到了锻炼,其中受益最大的是心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加肌肉与血管弹性,并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下降。应因人而异来选择运动,如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选择就更多了。对于住高楼的人,爬楼梯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应当注意的是,心脏病人运动亦不能过量,否则反而会加重症状,应以没有疲乏、自我感觉良好为度。#p#分页标题#e#
要戒烟、限酒
烟里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壁细胞,促成动脉硬化。可适量饮用绿茶和少量红葡萄酒。应注意避免过度饱餐,吃得太饱,胃肠道大量吸收营养物质,如脂肪、胆固醇等,增加血液粘度,诱发心脏病发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