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生命在于“动静结合”

作者:爱淘 来源:网络整理 2017-05-29 我要评论( )

陈锦荣 近日,一篇网上标新立异的“科普文章”,将传播了许多年的“生命在于运动”信条说成是养生误区,引起了不少网民的关注。这道“科普新解”,颠覆了历来倡导的“生命在于运动

  陈锦荣

  近日,一篇网上标新立异的“科普文章”,将传播了许多年的“生命在于运动”信条说成是养生误区,引起了不少网民的关注。这道“科普新解”,颠覆了历来倡导的“生命在于运动”的传统理念,造成了一个令人莫衷一是的困惑。

  这一异说,否定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说来也有“道理”,因为一动也不动的“千年龟”就是在静养中度过自己的千百年的;而有些人不喜欢运动,照样也能“度百岁乃去”。然而,这号人忘记了一个与“龟龄”相提并论的动物——鹤,说是“鹤寿”,鹤以其善飞好动而获得长寿。当然,鹤是不可能活到千百年的!但毕竟是长寿之辈。

  笔者在中医学上,曾创新一个中医学说,叫“动静结合”,以说明人体一些器官(如心脏)的活动、一些症状、一些药物治疗,都处于“动静结合”的状态,而对于人体活动,笔者更认为同样也离不开“动静结合”的规律。

  基于以上的“理解”,笔者认为,人们既需要“生命在于运动”。也需要“生命在于静养”。因为,只有在身体处于运动状态,不论是外运动,或是内运动,都能够保证人体的生命活动;而当人们必须恢复疲劳、或是患一些病,需要休息时,于是又必须来个“生命在于静养”,如夜间的睡眠和颅脑外伤时的“绝对卧床休息”。

  每天, 人们既不“全动”,也不“全静”,而是在“动静结合”中度过,而且必须有节律性的,是受到生物钟的规范。运动必须适当,过度了,就会令人体的体力或精神“透支”,如果再去挑战生命的极限,必然会出现伤身,甚至毁身的情况。一些运动员为了追求好成绩,采取了超负荷的运动,最终落得个身体严重受伤的结果,就是实例。所以说,运动必须有个度,更需要“因人而异”。这个度,就是要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根据自己的年龄、体力,选择好一些有益的运动方式;说“生命在于静养”,只能说在运动之后,或是在某种疾病发生后,减少活动,甚至“绝对卧床休息”(如颅脑外伤或是高热病人),以此来消除疲劳和获得康复。

  凡事都应有个“度”,强调人要静养而不运动是不对的,中医从人体生理和病理学角度上进行论证,提出了“久坐伤肉”(西医有说,因长期不运动会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久卧伤气”(即卧床太久会使人体力下降)的情况,显然不利于人体健康。那些一味强调“生命在于运动”,甚至出现超负荷的运动者,也会因“久行伤筋”和“久站伤骨”,一些运动员由于过度运动而造成身体损伤者,就是实例。笔者认为,为了身体健康,“运动”有必要。而“静养”也是需要的。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生命在于动静结合”。

  从动物来说,令人望而生畏的蛇,其动的程度可谓凶猛,但到了冬天,却要用静得可以的冬眠来进行静养,真可谓是“动静结合”的典范。

  人类的动静结合,首先表现于日夜节息上的动静结合。白天的学习、工作和运动就是“动”;而夜间的睡眠和日间的坐卧休息就是“静”。如果夜里不休息,或是休息不好,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动”,甚至感到十分疲倦,想动也无法动;而一些人白天动过了头,太累了,有时会出现夜里静不下而失眠,

  正常的动静结合使人体处于张弛的状态,有利于身心的健康,也符合人体生理的规律,那种单纯强调“生命在于运动”或是“生命在于静养”的说法都是片面的!应该提倡“生命在于动静结合”。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