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文章称,入伏绝对不能喝冰水,要喝热水,这样可以把身体里的寒气逼出去。我很赞成寒凉食物的忌口,但没必要一点都不沾,只要有度,降温也是天气热时必要的保养。
中医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避免受寒,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记载的病症和治疗,并不都是因为伤寒而病,但之所以命名为伤寒论,是由于中医珍惜人体的阳气,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疗,都要避免阳气受损,而寒是最直接的伤阳因素,所以要避免“伤寒”。
正因如此,中医即便是治疗热性病,包括我们熟悉的上火,也从来没有用到冰水,就是为了最好的保护阳气。现代医学也证实,受凉之后,人体的免疫力会降低,自身的免疫力低是一回事,身处寒冷的环境会再次降低免疫力。
所谓喝热水把寒气逼出来,只是一种想象,如果真的寒邪很重,仅仅是热水是不够的。我一个同事,总是觉得腿冷,即便是夏天,也像呆在冰窖里一样,明显的寒邪很重,我建议她吃“金匮肾气丸”,吃到第二天,她称终于知道温暖是什么感觉了!“金匮肾气丸”里面有附子、桂枝,都是热药。一般人吃了会上火,她在夏天吃了不仅没上火,还感到温暖,可见受寒之重。这种人,就算入伏开始天天喝热水,温的力量也远远不够。
不喝冰水没有那么绝对,特别热的天气,特别壮实的人,偶尔喝点冰水、冷饮还是可以的,但必须知道的是,体内所有参与代谢的生物酶都是要在体温相当的温度中才能开始工作。如果摄入的冰水、冷饮过量,一是会导致生物酶停工,等待身体升温;二是为了升温,身体就要加倍的产能,这种消耗会把人耗虚,中医说的气虚阳虚,成因之一就是“形寒饮冷’。通俗讲就是穿得少,吃的冷,由此身体受寒。
中医养生的一个重点就是避免受寒,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记载的病症和治疗,并不都是因为伤寒而病,但之所以命名为伤寒论,是由于中医珍惜人体的阳气,无论是养生还是治疗,都要避免阳气受损,而寒是最直接的伤阳因素,所以要避免“伤寒”。
正因如此,中医即便是治疗热性病,包括我们熟悉的上火,也从来没有用到冰水,就是为了最好的保护阳气。现代医学也证实,受凉之后,人体的免疫力会降低,自身的免疫力低是一回事,身处寒冷的环境会再次降低免疫力。
所谓喝热水把寒气逼出来,只是一种想象,如果真的寒邪很重,仅仅是热水是不够的。我一个同事,总是觉得腿冷,即便是夏天,也像呆在冰窖里一样,明显的寒邪很重,我建议她吃“金匮肾气丸”,吃到第二天,她称终于知道温暖是什么感觉了!“金匮肾气丸”里面有附子、桂枝,都是热药。一般人吃了会上火,她在夏天吃了不仅没上火,还感到温暖,可见受寒之重。这种人,就算入伏开始天天喝热水,温的力量也远远不够。
不喝冰水没有那么绝对,特别热的天气,特别壮实的人,偶尔喝点冰水、冷饮还是可以的,但必须知道的是,体内所有参与代谢的生物酶都是要在体温相当的温度中才能开始工作。如果摄入的冰水、冷饮过量,一是会导致生物酶停工,等待身体升温;二是为了升温,身体就要加倍的产能,这种消耗会把人耗虚,中医说的气虚阳虚,成因之一就是“形寒饮冷’。通俗讲就是穿得少,吃的冷,由此身体受寒。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