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

处暑 提防暑气“回马枪”

作者:爱淘 来源:网络整理 2017-06-03 我要评论( )

陈锦荣 处暑节气将出现了一个相对的“外凉内热”的现象,潮州人称之为“处暑热厝内”是有道理的。处暑的气候虽然比大暑时暑气较减,但由于人们在“立秋”之时就有一个“秋高气爽”


  陈锦荣

  处暑节气将出现了一个相对的“外凉内热”的现象,潮州人称之为“处暑热厝内”是有道理的。处暑的气候虽然比大暑时暑气较减,但由于人们在“立秋”之时就有一个“秋高气爽”的期望值,因此就会倍感酷热难受,进而埋怨这个秋天的“软骨头”和“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于是,如何对付这个秋后不速之客之“处暑”?就显得特别重要,人们必须从季节保健的具体情况来认识并安全度过:


  一、处暑是“厝”之暑热,要特别重视室内的降温和体内的清暑


  从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可认识到四时气候的变化有一个地气的寒温与变化消长过程:初夏之时,由于地气还保留了冬春之寒气,因而气候没有那样热;而夏末秋初、“立秋“之后,地之暑热之气尚未完全散去,故热气尚留,因此就会出现了天气虽凉而地气仍热,即地气与气候不“同步”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室内外的温度差,尤其是人体体内的暑气未得到很好的清理,就进入“立秋”,因此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于是,潮州人所谓的“热厝内”就应该理解为“热屋内”与“热体内”两个“内”字,因而要特别重视室内的降温和体内的解暑降温。在室内,注意屋内通风或用空调降温;在体内,要多饮水(包括解暑之凉茶),吃一些多汁水果,如西瓜、哈密瓜和蜜糖水,多吃一些冬瓜类汤汁,如冬瓜熬汤(包括螃蟹冬瓜汤、菜脯冬瓜汤、水鸭冬瓜汤等)。


  二、处暑是暑气的“回马枪”,应该加强对暑气的防患


  处暑是暑气的“回马枪”,那是因为立秋之后,人们以为暑气已退,没重视继续清暑热,此时再出现了一些症状上似是秋燥(主要是温燥)的风热症状,如出现了一些恶寒、发热、喉痛、咳嗽、口苦、口干、便秘之症状,医生和患者在用药上可能忽视了解暑清暑,此时可以出现了一个“处暑感暑”,容易使人们对暑热伤人丧失警惕,必须继续使用解暑药以防患。


  三、处暑是“多事之秋”的搅局者,必须继续解暑不放松


  人们戏说“多事之秋”,除了形容人体的心情多变,或是什么“秋愁”(严重者出现“秋季抑郁症”)外,主要还是指秋天的气候变化特大,除秋天可能出现秋高气爽外,还有一个“处厝”穿插其中,让这秋燥贯穿其中。这种变化,在一年四季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除了要分辩秋燥的温燥外,还必须注意暑气从中的搅局作祟,应做到初秋季节继续解暑不放松。


  四、处暑与秋老虎之温燥接轨,解暑中要加入清燥救肺之药


  处暑与初秋老虎之温燥接轨,基本不与晚秋之凉燥为伴,在预防上与治疗上,清热解暑是相同的,但由于解暑必须健脾利湿,而温燥不能利湿,而是润肺去燥,因此,在治疗上,要不要去湿?就必须视症状而加以甄别,然后遣方用药。


  处暑时分,除了用一些诸如潮州暑茶之类凉茶解暑外,还可服用各种药茶:


  1、菊普茶:用杭菊4克、普洱茶3克,冲饮,即可解暑,又可清燥。


  2、羚羊冬瓜册水:用羚羊角丝1克、冬瓜册15克左右,滚水冲后饮水,即可清暑热的心肝积火,又可润肺清燥。


  3、和尚头冬瓜册水:用潮州草药和尚头草10克左右,冬瓜册适量,滚水冲饮,即可清热解暑,又可清肺燥。


  4、灯笼泡草柿饼水:用灯笼泡草10克左右,加柿饼一块切片、冬瓜册2片滚水冲服,可食柿饼与冬瓜册,即可清肺与大肠之暑热,又可润燥。


  5、荷包兰冬瓜册水:用鲜荷包兰100克加冬瓜册3片,加水煎后饮汤,有利于清肺热、润肺燥。


  6、芦荟苹果梨水:用鲜芦荟叶50克、苹果1个(去芯切片)、梨1个(去芯片切),加水煮后饮汁,可清暑热便秘,同时润肺清燥。#p#分页标题#e#


  此外,笔者还自拟了一条处厝时节夹有秋之温燥验方处暑灵,药用:青蒿9克、夏枯草9克、桑叶9克、菊花9克、花粉9克、生地15克、天冬9克、麦冬9克、沙参9克、玉竹9克、莲叶12克、甘草6克。其中青蒿与莲叶解暑,夏枯草、桑叶、菊花清肺燥,加上生地、花粉、天冬、麦冬、沙参、玉竹养阴润肺,适应于处暑时节的暑感肺燥特点。


  此外,处暑时节,人们不要吃热气太重的食物,麻辣烫和酒,食物宜偏凉性清润,因为根据中医有养生规律,秋天就应该开始“养阴”(所谓“秋冬养阴”);在运动锻炼上,不要太激烈,出汗多时,不仅要补充水和糖盐,还要重视养阴润肺,吃一些诸如沙参玉竹水、罗汉果水、梨子汁或是雪耳甜汤、乌木耳猪肝汤、橄榄猪肺汤。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网友点评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