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报道的信息量有些大,比如停产、倒逼、撤退转行、品牌转售、撤店等,基本成了茶余饭后人们谈论的焦点,也加剧了行业的焦虑和迷失。
其实,倒逼、撤店、关闭不只是今年才出现的现象,它们是一个行业发展的产物,是商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只是今年轮到了家居建材行业。就陶瓷行业也经历了品牌升级洗牌、产业专业淘汰以及腾笼换鸟的阵痛,每一次都有一些品牌倒下,也牵涉到一个团体的集体退出。这包括曾经风光一时的华东品牌,先后退出消费市场。它们集体消失的时候,正是消费需求和佛山陶瓷高速发展的时候,这和市场环境没有太多的关系。所以,市场环境不好,不是经营没落的主因,更多的是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尤其对一个材料行业来说。
我们都熟悉的布料市场,今天基本退出了消费者的视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的确良”,今天更没有多少人记得了。不过,我们不记得不代表这个产品不存在,今天的布料行业依然很发达,只是布料由直接消费品变成了间接消费品。70年代前的人在买衣服时,偶尔还会看下衣服的面料组成,对布料还有些要求。最近,我调查了200多个80后,他们买衣服基本不再关心布料的成份,而是直接看效果、品牌和价格。这就是消费、产品和材料间的变化关系。有些材料一直存在,我们也一直有需求,只是商品的定义发生了变化。就如布料,以前是商品,现在是材料。陶瓷未来是不是这样,也值得探讨。
市场的变化,会让一切都集优。包括消费需要的是整体结果,市场会向精品靠拢,社会资源会向优质企业倾斜,人才会向领域流动,利润会向优质企业转移等等。申志前天写了一篇文章说碧桂园准备包窑、恒大准备收购陶企。如果真的是这样,陶瓷企业的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陶瓷的产品模式也会发生彻底的革新,就品牌而言会真正分化为:规模发展、小众精品、区域销售的行业格局,真正洗掉的是这三类之外的企业。一想到申志的文章确实有点堪忧。
陶瓷,有着千年的历史,是世界的“老司机”。今天老司机遇到了新问题,企业该如何抉择是个很棘手且迫切的问题。上周有企业主动关停,有人非议,个人挺支持的,与其度日如年真的不如关停结算,这也是老司机遇到新问题的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
未来的市场基本属于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的品牌:
一是拥有优质资源,比如大家都有的生产线,能生产优质产品、转变生产便捷高效、环保能效,这才是优质资源;
二是产品,包括产品本身、产品的使用组合效果和成本、产品与建筑和消费模数的配比、产品的价值和价格的消费认同度等;
三是优势领域更强,在某一领域做到的,不是全部领域居中;
四是具备一定的市场基础;
五是管理团队组合具备互补性和使命感;
六是能调动的资源较多、管理的效率较高;
七是达到一定的年轻化程度和消费活跃度。
环境在变,市场在变,渠道在变,消费在变,企业内部环境也在变,走出去就有活路。这是这几天聊天大家普遍的共识。走出自我认知,走出传统经验,走出过时模式,走出原有人与人关系,走出经验式决策,走出昨天的赚钱方式,才能走向明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