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本草》是明太祖的五儿子朱橚所著。
朱橚,公元1360年诞生,1378年被封为周王,他的封地在河南开封。到公元1425年逝世时,几近没分开过开封。他在这里树立起本身的养植园,从田野、沟里、野地搜集来400余种植物停止了实验种植。他细心视察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全进程,并请画工为每种草木绘图,还亲身记叙了各植物的细节,重点对可食用植物停止了详细描写。对花、果、根、茎、皮、叶和植物的喜性、生长周期、苦、甘等滋味逐一记载。用图画勾绘出不同植物外形,防止了人误食中毒,并与人参、荠苨等做出辨别,逐渐展示出它的食用和养分及滋补价值。朱橚对各种植物亲身尝食,在身体不适时做本身实验,发现了植物补和疗的作用。如荆芥,也称假苏,朱橚记载:有一股特别芬芳的气息,叶可食,茎、花可入药。后来西医研讨理论证明,荆芥有益喉、消疮肿之成效。再如芫荽,也就是我们如今食用的香菜,后证明它有驱风解毒的作用。
朱䐹在《救荒本草》中还标注了每种植物的产地和食用办法。经过他的实验,分为冷、热、熟、生不同吃法,并述有洗、浸、炸、煮、蒸、晒等步骤。
朱橚的初衷是为理解决食粮缺乏,遇到饥馑时做应急,从书名“救荒”便知中心思想。可目前来看,《救荒本草》不但起到了灾年救兽性命的作用,它的功劳远远大于此,它是中世纪中国植物学的丰碑,称它为最出色的本草书当之无愧。
几千年来,虽然我们是农业国,休息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不凡的技艺,在水利灌溉方面做出宏大的努力。但是由于耕种土地短少,人口众多,周期性自然灾祸频发,形成食品匮乏,灾害性饥馑单一。在这类状况下,朱橚对野生植物停止了平安辨别,扩展了食用植物的范围,造福了人民,是对世界人性主义做出了出色奉献,并是《本草纲目》药用价值的延续。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