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岁被称为期颐之年。这个称呼来源于《礼记·曲礼上》中的“百年曰期颐”,其中“期”指要、需要,“颐”指养护。意思是人到了100岁,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顾养护,所以称为“期颐之年”。
古代其他之年怎么称呼
20岁称为弱冠之年、及冠之年;30岁称为而立之年;40岁称为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称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称为花甲之年、平头甲子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古代的称谓怎么命名的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打赏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