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是学堂乐歌。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
学堂乐歌兴起的历史意义
1、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新音乐”创作之先河。
2、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
3、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
4、培养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潮流开始兴起。1904年,清廷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科举。新式学堂纷纷建立,中国现代教育由此发轫,音乐作为美育的方式在那个时代先进人物的心目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意识到,如若不想在被欺负,只有“学夷以制夷”。只有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才能了解我们的差距,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迎头赶上,缩小差距。
转载请注明出处。